《穷人》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04 15:55:42
《穷人》教学设计

《穷人》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穷人》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穷人》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本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反映了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脑勺、熬过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第二段。理解桑娜内心的矛盾是本课的难点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导读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书题:穷人

2.简介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青年时期就开始创作,长达六十多年。作者无情的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界中的不朽名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了解课文内容。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中等生)

三、再读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2.默读课文,将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三段。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导朗读第一段,思考:

(1)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当时气候怎样?(学困生)

(2)桑娜家的生活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中等生)

(3)为什么说小屋“温暖而舒适”?从中可以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优等生)

2.讨论后指名回答:

(1)故事发生在一个冬天的夜晚,当时屋外寒风呼啸,海面上正起着风暴海浪汹涌澎湃。

(2)桑娜家里生活很困难。(在书上划出有关词语)

A、帆很破了,桑娜仍在火炉旁缝补渔网。

B、渔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打鱼。

C、从早忙到晚,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D、衣着破烂,孩子门没鞋穿,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3)暖和舒适仅仅表现在:(地扫得干净;火没熄;银具闪闪发亮;海风之中,孩子在帐内睡着。桑娜是一位勤劳善良的人。)课件出示

1.朗读课文

2.归纳段意:渔夫的妻子桑娜,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的等待着渔夫出海归来。

五、作业:

1.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2.音字组词,读课文。

《穷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恩、嘿、哦、喃”4个生字。

能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自作自受、魁梧黧黑、喃喃、忐忑不安。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生活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渔夫夫妇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交流收集的材料。

1、简介本文作者以及其主要作品。

2、简介时代背景。

二、自选方式,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学生读书后,要求他们提出课文中易读错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以及不理解的词语。

仅以易读错的字音为例,学生有可能提出以下几个字:

自作自受魁梧黧黑仍旧模样勉强倾听

可采用教师带读、轮读、个别读等方式练习读准字音。

三、检查朗读,从正确、流利两个方面评价。

四、交流初读收获。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写作特色,以及对渔夫夫妇的悲惨生活和优秀品格的初步感受几个方面谈谈初读的收获。

五、置疑,交流。

学生提出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然后再提出小组内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主要提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以“穷人”为题,而不以“桑娜和渔夫”为题?

2、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

3、当桑娜拉开帐子,渔夫看到邻居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有什么表现?

4、文章中省略号处桑娜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其中,第一个问题学生较易理解,因此当堂课就可以解决。而后三个问题比较有深度,初读课文后便回答比较困难。可待到以后深入理解课文时再给予解决。

六、学写生字。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难写的字,并自己想办法识记。

《穷人》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桑娜、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2、学习含义深刻的句子,指导学生合理的想象。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桑娜、渔夫的优秀品质。

2、指导学生合理想象。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解题知穷人。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穷人一课,齐读课题。思考: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

板书:桑娜渔夫西蒙

二、学习1—7自然段。

1、课文中哪些内容描写他们穷呢?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出示幻灯: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孩子们没有;吃的是,菜鱼。西蒙的两个孩子他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他们!

2、学生练习填写。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学习描写桑娜心理的句子。

1、桑娜一家如此贫穷,当她发现西蒙死了,就毫无犹豫的把两个孩子抱回家。回来后她想了些什么呢?同学们默读8-—11段 ……此处隐藏26557个字……旧俄时代人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的善良。文章在写作上特色分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加强体会、揣摩文章表达方法的学习,注重读写结合”。本文可以设定教的内容很多,如细致的环境描写,入微的人物的心理描写,传神的对话描写等等。经过反复的深入解读,结合本课的思想内容,并根据本年段学生的实际,他们已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朗读,一般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人物品质,因此,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做出了取舍,把“入微的人物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避免了一节课上面面俱到,蜻蜓点水。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学法上,教学生用“自读自悟法”来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词、句、段,并学会比较阅读法,做到读中悟,悟中读,加强体会、揣摩文章表达方法的学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 会读并理解本课词语,如寡妇、勉强,忐忑不安等

2、 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 、引导学生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认识课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4 、完成心理描写的小练笔。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课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2、完成心理描写的小练笔。

教学准备:

课件

一、直接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穷人》。

二、检查预习

让学生自己画出预习中不理解的词语,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提出,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初读感知

(一)、概括课文内容

要求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醒:我们在概括课文内容的时候,尤其是故事性的主要内容,老师教给你们一个方法:课文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然后在想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

提醒:如果这样概括,还看不出渔夫和桑娜是什么样的的人。

如:渔夫和妻子桑娜 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

的渔夫和妻子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

(二)、画出能看出渔夫和桑娜贫穷的句段。

1、要求学生一边浏览一边画出能看出渔夫和桑娜贫穷的句段。

2、交流

师过渡:穷人很穷,但是他们拥有什么样的品质呢?

作者通过哪些描写刻画他们的善良呢?

四、理解内容,学习表达

师:既然大家知道桑娜和渔夫都是善良的人,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心理描写刻画桑娜的“善良”的表达方法

(一)、品读心理描写的句子,学习课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1、课件出示课文中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其表达效果

⑴(课件出示):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

师:这样的家庭,如果再增加两个孩子,哪怕是增加一个,他们会过得怎么样?

师:这段心理描写是为了交代故事中的人物情况,这是心理描写的一种作用。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但是我们可以借助作者的语言文字来感受来体会这样的生活,请再读一读。

⑵、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桑娜“跳得很厉害”是因为作为母亲,她可怜两个孩子;作为邻居,她必然关心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而作为需抚养五个孩子的家庭主妇,她会为今后的生活担忧。

“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指必须把孩子抱回家。从中可以看出桑娜善良的本性。)

⑶、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①、学生认真默读第二段心理描写。

②、组织交流: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归来的时候想到了些什么?为什么想到这些?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

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如:桑娜既想到丈夫,又想到自己的孩子,也想到自己的家庭(贫困),还想到西蒙的两个孩子。引导学生体会当桑娜抱回孩子后,内心活动前后矛盾的心理。但无论如何也没有动摇她收养孤儿的决心。

③、说说你从这段话中,都读出了桑娜怎样的心情。

结合交流,体会桑娜当时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紧张 担忧

自责 惶恐 害怕 坚决

④、说说:你从桑娜的这些心理活动中看出桑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

小结: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这一段话通过桑娜当时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刻画出她是一个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

2、比较阅读,体会省略号在心理描写上的表达效果。

(课件出示):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比较写法;

(1)、第一段桑娜在沉思,想得有条理,没有省略号;

第二段有省略号,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时断时续的,逼真地写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提醒学生注意,在阅读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标点符号也是不可忽视的。)

(2)、作用不同。第一段介绍情况,第二段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品 质。

五、学写渔夫的心理活动,体会他的善良

(一)、下面我们也来写一写心理描写,要求用上才学到的心理描写的方法。要写出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要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他想:

提醒:同学们可借助渔夫后面对桑娜说的这些话进行揣摩。

(二)交流小练笔

小结: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这节课我们正是通过这样的心理描写感受“渔夫和妻子桑娜不顾贫穷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美好品质。

六、总结

这就是作者笔下的穷人,生活贫穷,但保持着人善良的本性。

齐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能为别人付出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的生活宁可自己受苦的人是不寻常的人,这类人必定有高贵的精神,有高尚的品格,有天使般的心灵!

《《穷人》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